数实融合有助于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数字平台上活跃着大量经营主体,汇聚了产业链上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物流、销售、投融资等各个环节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所有经营主体都可以高效地实现要素和产品的供需对接,并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对生产线和供应链进行实时调整,打通生产、交换、销售等经济循环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堵点,使信息、物流流通更加顺畅,推进产业纵向延伸,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
1953年夏天,朝鲜上甘岭。
夏季反击战进行得如火如荼。
但是上甘岭却一片死寂,没有草木,随手捡起来的石头一捏就成了齑粉,更别提鸟儿的叫声或者是夏天常见的蝉鸣。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夏天,上甘岭战场一片肃杀之气。
突然,一名埋伏在石头后面的志愿军狙击手,抬起了手中的步枪,双眼瞬间瞄准远方,枪托抵住左肩,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砰的一声枪响。子弹脱膛而出,也正在此时,一颗子弹从远处向他飞来。
这是上甘岭战场上极为常见的现象,从1952年年初以来志愿军发起的“冷枪冷炮”运动,给对面的联合国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这名志愿军狙击手正是在这场运动中表现极其突出的神枪手——张桃芳。
如果你觉得《金刚川》不够过瘾,那么张艺谋的最新电影《最冷的枪》就要来了,里面的主人公张大弓的原型就是张桃芳。
张桃芳,世界十大狙击手。关于他的记录你可要听好了。
当时在上甘岭,他只有22岁,可是只有22岁的他,却在33天的时间里,用442颗子弹,击毙了214名敌人。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两颗子弹就消灭一个敌人。
这个记录在当时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中,创造了最高记录,而张桃芳也由此被称为了狙击王,至于上甘岭也从那时候起被叫做“狙击兵岭”。
那么张桃芳这个狙击王是怎么样练成的呢?他的背后又有哪些为人称道的故事呢?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这个了不得的狙击王——张桃芳。
电影《兵临城下》的开头给了我们一个血脉膨胀的场景,一个少年埋伏在满是雪的石头后面,他用枪瞄准着远处,那是一匹绑在桩上的马正在不安地嘶鸣着,这时候一匹狼从远处奔袭了过来,“开枪,瓦西里,瞄准它的眼睛开枪。”爷爷在一旁催促着,一声枪响,子弹破膛而出。
瓦西里,这个来自乌拉尔山区的牧羊少年,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成功狙杀了40多位德国通讯官,一时间声名鹊起,后来还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童年时作为猎人的爷爷的教导。
历史总是出奇相似,远在千里之外的张桃芳也是如此。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拿着猎枪去打猎,这把老式的鸟铳就是他童年最好的伙伴。但是长大后,参军的张桃芳却并没有因此得到好处,反而丢了大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具体回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大喇喇地派兵进攻朝鲜,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新中国迫于无奈只能组成志愿军入朝进行自卫反击,而张桃芳正好是入朝的志愿军的一员。
但是当时的张桃芳也只是普通一个小兵,新兵营,军训,摸枪,张桃芳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传说中的狙击王。
那么这一切又是怎么开始的呢?
那这个就不得不说说张桃芳刚到朝鲜时候的“三个大烧饼”糗事了。
1952年,张桃芳所属的24军开赴朝鲜,他所在的214团接替在元山的防务。为了活跃气氛,也是为了提高士兵的基础技能,214团举行了一次射击打靶比赛。
张桃芳一看有打靶比赛就乐了,我们上面说过张桃芳小时候就没少跟着爷爷去打猎,这枪也没少摸,再加上之前在新兵连也是着实练过几天,所以他兴致冲冲和连长说:“连长,我来上。”
连长一看自告奋勇的张桃芳也是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小胖子,看你的了。”
张桃芳身量不高,脸圆嘟嘟的,所以大家都斗趣叫他“小胖子”。结果这次打靶,“小胖子”张桃芳的“三个大烧饼”的故事,直到几十年后还是让他的战友吕长青笑得合不拢嘴。
怎么回事呢?
这次比赛呀,可真是让张桃芳一举成名,只不过这个一举成名不是什么好事儿,而是丢了大人。照理说张桃芳原本就有基础再加上训练,成绩不会太差,但是这次他失手了。
只见张桃芳举枪,凝神,扣扳机,一声枪响,一出手,全场震惊。当时的条件落后,不像现在有电子报靶,都是一枪打完了,有个专门的把靶员,你打了几环那边有报靶。结果张桃芳开枪后,一个大圆圈,压根连靶也没上,直接脱靶了。
周围的人压不住大笑起来。张桃芳不信邪了,举起枪又是接连两枪,那边举起来的还是两个大圆圈,又是脱靶。
张桃芳这个臊啊。
张桃芳的枪法差吗?
其实不差。新兵连的时候,张桃芳五枪射了四只麻雀。这些连长都是知道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张桃芳心里也觉得不可思议。战友们都说,你张桃芳水平不至于这样呀,是不是枪有问题?
还真让张桃芳说中了。就是枪的问题。
张桃芳以前在新兵连用的是日本的三八式步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八大盖。三八大盖有个特点,射击平稳,后座力小,射程远。但到了朝鲜战场,用的却是莫辛—纳甘步枪。
莫辛—纳甘是苏联制式步枪,志愿军习惯叫它“水连珠”。莫辛—纳甘的最初是被设计出来巷战的,是苏联在二战时候的主力武器,只不过在二战后期由于新步枪的使用而被逐渐淘汰。
但是在朝鲜战场,这还是比较先进的武器,威力比三八大盖大,但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后座力大,再者就是枪管比较短,精准度不高。
这样的枪,懂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压根不适合狙击。但是谁又能想到,仅仅过了三个月,张桃芳就是用这把枪,成为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狙击王。
这次的经历让张桃芳魔怔了,他暗下决心要练好枪法。根据张桃芳的战友吕长青回忆,有一天晚上他出去上厕所,结果一回来就看到屋里有个枪口正直愣愣指着他,走进一看,原来是张桃芳端着枪向他瞄准呢。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张桃芳在练习瞄准呢,白天对着树枝练,晚上对着灯芯练,而当时张桃芳对准的正是吕长青手中的马灯。
而且他还不光练习瞄准。经过上次的比赛,张桃芳发现自己不光射击精度不行,端枪也不稳。于是他就地取材,用一块破布缝上一包沙土,就这么绑在胳膊上,端着枪练习。
张桃芳此时憋着一口气,“三个大烧饼”不仅给自己丢人,也给连队丢人。他要找个机会,证明自己。
机会很快来了。张桃芳的部队很快接到了换防的命令,当时上甘岭战役刚刚打完没多久,张桃芳部队接防的正是上甘岭。
张桃芳这个高兴呀,可算有机会上前线了。
当时部队驻扎的营地距离美军的营地不足50米,眼神好的人连对面士兵的鼻子都看得清楚。
张桃芳很想就这么给对面来上一枪。但是张桃芳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思却被上级的命令给压了下来,上级命令所有人,严禁随意开枪。
怎么回事呢?
咱们知道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别的国家针对我们也得好好掂量掂量。但是在那个年代可满不是这么回事儿,抗美援朝时候中国的武器装备比抗日时的小米加步枪好不了多少,武器装备极度落后不说,还稀缺物资。
看过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上甘岭战役时候,志愿军战士们当时都是躲在坑道里面,缺衣少药的,甚至连新鲜空气都成了奢侈。
尤其这种情况在长津湖战役中最为困难。长津湖战役时,朝鲜遭到了百年难遇的严寒,当时的第九兵团从南方奔赴朝鲜,缺少防寒物资,很多人直接就在朝鲜冻僵了。而且棉被也极度缺少,一个班的人晚上就直接躺在雪地里,下面铺着仅有的一条棉被,拥抱取暖。
但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屡次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但反观美军。美军不但有精心准备的各种食品罐头,每个人还都有一顶帐篷,一个鸭绒睡袋。除此之外,美军的武器装备也不是志愿军可以比的,地上有各种火箭炮,坦克的火力覆盖,天上还有轰炸机的支援。
如果你志愿军敢放枪,那么对面的美军就会马上呼叫空中支援对志愿军营地轰炸。而且反应极快,又狠又准,你只要敢打一枪,他就还给你十炮。当时的志愿军将士已经吃了不少亏。
所以上级命令,不得随意开枪,避免无所谓的损失。但也是这条命令给了张桃芳成就狙击王称号的机会。
当时美军仗着地面的火力优势以及天上的飞机垂直打击,真的可以说是肆无忌惮。不但在阵地上做操,有些甚至还组团躺在空地上晒太阳。压根没把志愿军放在眼里。
结果这时候志愿军里有人火了。
谁呢?
355团九连副连长徐世祯。徐世祯的脾气可是出了名的暴躁,这天早上,他悄悄摸出了坑道,朝着对面的美军士兵放了一枪,冷枪,当场击毙了一个美军士兵。然后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接连击毙了7个美军士兵。美军阵地一阵混乱,战士们都很高兴,徐连长好样的,真解气。
可解气完了,众人又犯了难,因为这毕竟是违背了上级的命令,万一上级怪罪下来,那可怎么办?
但谁也没想到,上级非但没有怪罪,反而给徐世祯发了嘉奖令,同时下来一道新的命令,不但要打冷枪,还要打冷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就是抗美援朝时期有名的冷枪冷炮运动。
那下达这个命令的谁呢?24军军长皮定均。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原本皮定均被评为少将,但毛主席看到少将名单的时候,一见到“皮定均”三个字时候,便在他的名字下特批“皮有功,当晋中”!因此,皮定均最终被授予中将军衔,就是因为毛主席的这个六字评语。
那为什么毛主席要给皮定均这六字评语呢?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次的“冷枪冷炮运动。”
当时皮定均有句话叫做“打雷劈了山神庙,这牛鬼蛇神都出来兴风作怪了。不能让美国人过得这么痛快,我们呀,关他们禁闭!”
那怎么关禁闭呢?
就是打冷枪,冷炮,狙击。可以说中国的狙击理念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可这场运动刚开始并没有让敌人害怕。因为中国志愿军缺少狙击的必要装备,一个就是狙击步枪,还有一个就是高倍镜。
玩过吃鸡的朋友都知道,对于狙击手来说高倍镜是一场成功的狙击必不可少的装备。首先它不但可以让狙击手狙敌于千里之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狙击手,不让敌人发现自己。
可此时的志愿军有啥?枪,只有精度很差的水连珠,至于高倍镜,不说没有,就算有,也不敢用。
瞄准镜是有反光的,你一使用瞄准镜,就如同给天上的敌军飞机指明了打击目标,敌人的炮火瞬间就下来了。
所以当时美军士兵都说,这样的中国志愿军一点也不可怕。
可事无绝对。
因为狙击王张桃芳就要出场了。
当时冷枪冷炮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皮定均下令,每个阵地上都必须有四个狙击手。张桃芳所在的阵地也很快挑选出了三个狙击手,可是并没有张桃芳。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三个大烧饼。
张桃芳急了。几个月的苦练,就等着这一个机会一雪前耻,现在名额就剩了一个,怎么办?
张桃芳马上找到了连领导,连领导也看出来他的心思。你要当狙击手,好,先考试。
怎么考?
打活靶。
这天张桃芳来到前线阵地,一打眼就看到两个美军在阵地上巡逻。张桃芳心里这个高兴呀,机会来了。
他举枪,瞄准,扣扳机。子弹瞬间出膛,那么,他打中了吗?
没打中。敌人一听到枪声,撒腿就跑,张桃芳急了,连开12枪,可是没有一枪打中敌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体描边专家”。
这可又是丢人了。张桃芳那个郁闷呀,苦练这么久,怎么还是打不中敌人,张桃芳懊恼不已。
紧接着他一拍脑门怎么把提前量给忘了。
提前量是啥?就是我们常说的预判。人不是固定不动的,你瞄准他原来的位置肯定打不中,所以你要预判他要去的地方。再者子弹打出去,并不是一条直线,由于地球引力的关系,子弹运行的轨道是一道弧线,你只有预先知道了敌人的位置,才可以打中敌人。
但问题来了,我们志愿军没有瞄准镜,你怎么能知道敌人要去哪里。
这可难不倒志愿军。看过《亮剑》的人都知道,打坂田指挥所的时候,李云龙手下炮兵举起大拇指测距的方法没错,张桃芳用的就是炮兵的这个土办法。
张桃芳这下来劲了。这天,对面敌人阵地又有三个敌人往山下走,张桃芳测距,瞄准开枪设计,只见第二个敌人应声而倒。
战友们一阵欢呼雀跃,小胖子这可算是开张了。可是张桃芳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瞄准的其实是第一个敌人,打中的却是第二个,其实是第二个敌人自己撞上枪口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是自己对于提前量的把握上。敌人上山时,瞄准脑袋,因为上山人往前跑,打不中脑袋,也可以打中身体。下山要往脚打,因为这样刚好打中头和身体。
就这样,张桃芳自己总结出来了一套狙击经验和理念。这一次,小胖子张桃芳是真的神了。
不仅成为了阵地上的狙击手,还在几天时间里一下就歼灭了71个敌人。
战友们都震惊了。
很快上甘岭出了个神枪手的消息就传到了皮定均的耳朵里。皮定均也是震惊不已,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叫来自己的警卫员,从床底下摸出来一双皮靴,这种皮靴24军仅有两双。他和警卫员说,如果你亲眼看到张桃芳打中了7个敌人,那么你就把这双皮靴给他。
没过多久,警卫员回来了,两手空空。他冲着皮定均一乐,“军长,你的皮靴回不来了。”
打那开始,张桃芳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出去,必有斩获。美军阵地一阵恐慌,美国人都说,志愿军阵地来了个“中国死神”。
很快,张桃芳歼灭敌人的数量就过了百人大关,美军被压在阵地里不敢出来,他们在胸口画着十字,祈求上帝保佑,不要让张桃芳的枪口瞄准自己。
美军的气焰很快就被打压下去了,而这都是张桃芳和他战友们的功劳。
可是,危险却在不知不觉中降临。眼见着,前线阵地稳定下来,敌人都潜伏在地堡里不敢出来,狙击手也就渐渐没了他的用武之地,张桃芳就被上级派去后方的狙击手训练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训练。
可等从训练营张桃芳回到前线阵地,战友们却告诉他,敌人阵地这两天来了个拿着望远镜的家伙。
拿着望远镜?
直觉告诉他,这是敌人的观察手,这肯定是敌人眼见到志愿军的节节胜利,派出来制约的。
果不其然,这天张桃芳像往常一样向着四号营地走去的时候,一声枪响,开头那惊险的一幕发生了。
这突如其来的冷枪,背后隐藏着一个绝顶高手。
子弹没有打中张桃芳,擦着头皮飞了过去。
他被盯上了。后来据被俘虏的美军士兵交代,这是一个代号叫做“幽灵”的美军王牌狙击手,针对的就是“死神”张桃芳。
又是一声枪响,张桃芳飞快躲避着子弹,同时身体快速向四号狙击台倒去。
美军高兴坏了,他们以为这一枪击中了张桃芳,可总算出了口气。
可这只是张桃芳的诱敌之计,他以自己为诱饵,目的只有一个,让敌人再开一枪,暴露位置。
果不其然,又一声枪响,张桃芳快速举起枪朝着声音的来源回了一枪。
这真的是极为惊险的一慕,两个都暴露目标的狙击手就像是对决中的两个中世纪骑士,结局只有一个,你死我活。
可幸运的是,子弹没有打中张桃芳,而张桃芳的子弹却击碎了“幽灵”的脑袋。
张桃芳一战成名。而张桃芳和他战友们在冷枪冷炮运动中总共击毙了联合国军和韩军共5.2万人,在不知不觉间打了一场战役。
板门店签署停线协议的时候,志愿军总部为其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也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1954年杠杆炒股如何理财,张桃芳告别了他心爱的狙击枪,成为了24军唯一一名飞行员。从此飞上蓝天的张桃芳离开了战场,而他的传奇却一直流传。
发布于:天津市